從事每個環節的教育工作者,
是否能時時觀照自己的責任呢!
十二年國教一免放榜,全國嘩然,媒體群起撻伐,家長上街頭抗議,學生哭成一團……我的男同事,42歲單身,在我旁邊吐了一口長長的氣,「還好我沒有孩子…」
他的朋友在fb上留言,提到自己的孩子和同班好友相約考上同一個學校一起長大,考試結果真如她們所期待,兩人分數一樣,但分發結果卻天差地別,一個上北一女,一個上華江高中,志願差25個!這位朋友的孩子從6月20日開始哭,哭到今天還沒停……
我有孩子,去年才考高中,真的可以了解那種痛澈心扉!
但是,站在歷史長河的角度來看,十二年國教一定會實施下去,而高中會考最後將廢掉,就像現在小學直升國中一樣,將來孩子都是就近唸高中。十二年國教的前幾屆是過度期,免試與考試會兼而並行,其中一定有孩子會被犧牲。
要顛覆考試制度或名校觀念,已經讓政府一個頭兩個大!但是接下來的這個問題,關係到台灣的長遠競爭力,考驗著政府的智慧與決心,卻遲遲未見拿出方案。
這個問題是,怎麼讓教育和未來就業接軌?
台灣都錯過孩子的高中階段!就心理發展來看,高中是孩子探索自我的年紀,在這時候,學校應帶領孩子發掘興趣,釐清志向,讓每個孩子對未來都有一個具體的想像,考大學時可以選唸符合的科系就讀,畢業後學以致用,發揮所學。
台灣都錯過孩子的高中階段!就心理發展來看,高中是孩子探索自我的年紀,在這時候,學校應帶領孩子發掘興趣,釐清志向,讓每個孩子對未來都有一個具體的想像,考大學時可以選唸符合的科系就讀,畢業後學以致用,發揮所學。
以為考上大學,就有未來
台灣的現實世界,卻不是這樣!
辦公室最近來了一位大學重考生做工讀,他今年考上統計系,有一天來問我唸統計系可以從事什麼職業。
我故意裝出一副不解的問他:「你不知道唸統計系要做什麼,那麼你為什麼要選統計系?」
他看看我,露出一臉「這也是問題嗎」的表情,很直接的回答:「分數就上統計系啊!」
我早就猜出來是這個答案,這是大部份的學生都會給的答案,但這真的是一個很爛的答案!
接著我再問他,有沒有想過將來要做什麼?他像洩了氣的皮球,反問:「未來,我可以想嗎?」然後他搖了搖頭說:「沒有考上好的學校、好的科系,沒有有資格談未來。」
誰說的?
「我爸我媽都這麼說啊!連老師也都這麼告訴我們!」
結果是,人力銀行每年畢業教做調查,都得出一個不變的結果,每四名大學畢業生,只有一名確定知道自己畢業後要做什麼,其他三名不是不知道,就是不確定!
台灣家長錯過孩子的13歲
芥川獎得主、日本名作家村上龍出過一本書是給日本初中生看:《工作大未來:13歲開始迎向世界》。
這本書將就業市場的各種職務做了一番整理與分析,告訴孩子這些工作的內容,需要具備的條件,和孩子的世界裡那些事情是有連帶關係,提早讓初中生明白自己的興趣將來可以從事那些職業。
在日本,探索自我提早拉到13歲,大約是國一年紀;在台灣,我們看不到學校或家長重視這個關鍵時刻,並去推動關鍵的事情,這一點才令人心急。
台灣的教育資源嚴重浪費,大學畢業生學非所用占六七成,變成常態!反倒是學以致用的畢業生成了極少數。
在工作上,大部份的人做的工作都不是自己的興趣,而是為了謀一口飯無奈的一天一天做下去,缺少熱情,長久下來磨掉國家競爭力。台灣的低薪,和教育失敗其實是大有關係。
在工作上,大部份的人做的工作都不是自己的興趣,而是為了謀一口飯無奈的一天一天做下去,缺少熱情,長久下來磨掉國家競爭力。台灣的低薪,和教育失敗其實是大有關係。
第一志願電機系畢業,到工廠做作業員?
根據人力銀行所提出的統計數據,反映出台灣就業市場的真實狀況,它們都是從求職者所填寫的工作經歷統計出來。老師和家長看了,也許會被驚嚇住……因為不少高分的熱門志願,最後從事的職業讓人很失望,和大家想像的完全不一樣。
比如理工組的第一志願電機系,畢業後第一份工作,最多人是擔任工程師,但第二名竟是作業員!
比如法律系畢業後,第一份工作最多人是做法務人員,其次最多是做行政人員,後者與唸法律系毫不相干。
看了這些統計數據,老師和家長應該會對孩子的未來有全然不同的思考,更理性務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